详情

18号 “艾”与被爱

“艾”与被爱


2021年12月1日是第34个“世界艾滋病日”,也是我走过的第4个抗艾年头。艾滋病,一种慢性而致命的传染性疾病,犹如瘟疫一般的存在。治不好,会传染,得了就得死,……这是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基本印象。在我还没有从事这项工作之前,也是这么认为的。但当自己真正踏上这个特殊的工作岗位,开始接触真正的艾滋病患者的时候,我才知道,他们的世界,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样。


2018年的1月,那天,我刚结束一天的工作准备下班,突然电话响了,一看,是区二院(晋宁区第二人民医院)妇幼专干打来的,“说好的周末陪女儿的,看来又得食言了。”我不禁感慨道。电话里,专干告诉我,孕妇张XX,2009年确诊HIV感染,目前已经怀孕19周,却迟迟未到医院办理围产保健手册,多次拨打她的电话,都被拒接了。挂完电话后,我来不及多想,立即前往区二院,与妇幼专干汇合。


次日,为了保护张某的隐私,我们驱车前往她家,希望能和她当面沟通,劝说她接受治疗。经过一路跋涉,我们到达了张某的家,看着上了锁的大门,大家面面相觑。我知道,这一趟肯定是白跑了。望着大家大汗淋漓、灰尘扑扑的的样子,我安慰道:“好了,我们做这份工作也不是一天两天了,这次没人在家,就下次来,一次不行,就两次,两次不行,就三次!”


一天、两天、三天…功夫不负有心人,终于在几天后,张XX回到了家。这是一个双眼红肿,满脸憔悴,瘦弱的身子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她轻松吹倒的孕妈。“是张XX吗?”我问道,“是”。“你现在是什么情况,你知道吗?”“我知道。”“你知道,那你还不接电话,不配合治疗,肚子里孩子还想不想要了?”说到这,她哭了起来。从她的叙述中我们得知,张XX,家庭条件贫困,2015年离异,前夫吸毒并且是艾滋病病人,两人育有一个孩子,母亲年迈体弱、常年卧病在床,兄长犯罪被刑拘,留下了两个孩子,一老三小的生活重担全压在了她的身上。为了劝说她配合治疗,我们晓之以情,动之以理,她总算勉强答应了。


2018年2月1日,我再次接到了电话,张XX拒绝进行抗病毒治疗,我又再次来到了她家。那天,她刚从外面回来,“张XX,为什么不配合医生的治疗?”她抬头看了我一眼,什么也没说。看着她摇摇欲坠的身体,我赶忙扶她坐下。“是发生了什么事吗?上次不是答应了好好配合治疗的吗?”她什么也没说,只是低着头一直哭。看着她这个样子,我心里满是苦涩,说不出的难过,她本该跟同年龄段的姑娘一样,健康的在阳光下生活,可偏偏...从交谈中,我感觉到她还是愿意把孩子生下来。针对这一心理特点,我再次与她进行沟通,通过一些成功阻断的案例,让她知道,只要治疗及时,就可以阻断母婴传播,生一个健康的宝宝。“有了健康的孩子,家庭就有了盼头,未来也就有了希望,同时,我们也会尽可能的帮助你。通过国家四免一关怀的政策,可以享受终身服药。”也许是我锲而不舍的精神打动了她,她终于松口,答应一定好好配合,接受治疗。在考虑到她的家庭情况后,我积极询问相关部门,帮助她办理了低保,保障基本的生活开支。


当得知这些后顾之忧都没有了之后,张XX的脸上露出了许久不见的灿烂笑容。可新的顾虑又来了,因要到抗病毒治疗服药点服药,她担心个人隐私得不到保护。为此,我们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取得联系,派车护送她至市三院服药。又考虑到她是孕产妇,来回路途较远,又没有交通工具,市三院抗病毒治疗点主任当即决定通过远程会诊的方式,为她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,就近取药。


2018年2月5日,张某开始接受孕产期抗病毒治疗。在整个治疗过程中,我们始终陪伴在她身侧,对她提出的每个小问题都耐心细致的回答,鼓励她积极参与到治疗的每个环节,让她感受到还有很多人在关心和爱护她。


通过一系列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,2018年6月22日,孕妇张XX在晋宁区第二人民医院顺利产下一名男婴,2019年12月22日,男婴(18月龄)HIV抗体检测为阴性,转入正常人群服务。时至今日,我依然记得那天张某的笑容,那是一种重获新生的蜕变,是美好生活的开始......


  • 3583

    当前票数

  • 7

    当前排名

  • 147

    距上一名

验证码

确定 取消